一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按照民法典2021.1.1生效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二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143条第135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法律行为主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的资格。自然人只有具备了民事权利能力,才能参加民事活动。民法典2021.1.1生效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获得参与民事活动的资格,但能不能运用这一资格,还受自然人的理智认识能力等主观条件制约。有民事权利能力者,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指的是行为人内心的效果意思与表示意思一致。也即不存在认识错误欺诈胁迫等外在因素而使得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
但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也不是必然的无效行为,因其导致意思不真实的原因不同,可能会发生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3行为内容合法。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的规定,行为内容合法表现为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利益社会公德。行为内容合法首先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其次,行为内容合法还包括行为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利益。
4行为形式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也就是行为人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凡属要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为合法,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则当事人在法律允许范围选择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皆为合法。
从上面的内容看,事实行为是具有一定行为的犯罪,而民事行为则具有一定的犯罪思想,却并没有实行的。两者之间虽然都属于犯罪行为的一种,但是还是有诸多不同之处的。以上就是华律网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如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线咨询。